大明天下(修改版)

hui329

武俠玄幻

大明弘治十四年,南陽太和山。 天地生於太和,太和生於虛冥。此山元氣淋漓,太和之氣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十七章、無錢步難行

大明天下(修改版) by hui329

2021-4-4 17:28

  “錢字孔方,相親如兄,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無論何事,非錢不行。”
  此文出自西晉魯褒的《錢神論》,若是此時魯褒當面,丁壽定會和其把酒言歡,大呼知己,原因無他,二爺沒錢了。
  按說這貨有當初富貴賭坊的銀子打底,後來又起了崔百裏那個倒黴蛋的藏銀,幾萬兩的銀子打底,在壹斤牛肉才四五文錢的正德朝,已足夠他胡吃海喝幾輩子了,奈何這位爺遇人不淑,在運河上收了個急於自主創業的好奴才。
  “小人這些年出吳會、盡松江、走淮揚、抵幽薊,雖礙於本錢沒把生意做大,可這眼界卻開闊不少,蘇州壹帶織戶密集,可經營棉布,若將蘇浙的棉布、絲綢,徽州的茶葉、竹木運銷於四面八方,再把長江中上遊的木材、糧食運至長江下遊販賣,還可利用運河航道,將北方的棉花、大豆運至江南,再把江南的特產運往北方,揚州處天下之中,則可經營鹽業;小人家鄉徽州貧窮,則可經營典當。再有老爺您官面照看,不出數年則您老足不出戶,財源滾滾……”
  程澧循循善誘,像極了後世拉風投的創業者。
  於是,在自家奴才為自己繪制的未來美好藍圖的憧憬下,丁壽將自己幾乎全部家當交給了程澧經營,著急給梅金書找個太醫院的差事也是因為二爺不想養閑人了,可惜,錢到用時終恨少,隨著譚淑貞二女跟了他,東廠給他那個小院已經不夠用了。
  按說明朝北京城的房價還沒到後世帝都的水平,正陽門外壹間小院不過二十余兩,可要讓丁壽住城外,每天大清早的往內城趕,對於貪睡愛享受的丁二爺來說打死也不幹,可內城寸土寸金,想要置辦個像樣的宅子起碼幾千兩,對於手頭正緊的丁壽來說壓力有點大。
  幸好正到了過年的時候,戶部該發放這壹年的俸祿,丁壽興沖沖的去領工資,才曉得現實與夢想差別有點大……
  “這是什麽意思?”丁壽指著他眼前的壹袋子胡椒,不解問道。
  “丁大人,這是您的俸祿啊。”發放俸祿的是戶部壹個大使,未入流的小吏,對丁壽很是客氣。
  “您是正四品的官職,每月俸祿二十四石,按壹兩銀折米四石,全年應是七十二兩,按戶部每斤胡椒折俸百貫,這斤胡椒您還是占了便宜的。”
  啪,丁壽將占了便宜的胡椒扔了回去,看著他的壹張黑臉,那大使笑道:“若大人不喜胡椒,下官可用蘇木替代,按折俸例,您可換二斤蘇木……”
  “要錢。”丁壽咬著牙吐出兩個字。
  “這個……”大使臉上滿是難色,“好吧,就給丁大人您破個例,今後下官靠您多照應了。”
  才滿意的點頭,丁壽就看到了大使送過來的壹沓子寶鈔,臉頓時黑了,“這是什麽?”
  “大明寶鈔啊。”大使壹臉無辜的說道。
  我要大明寶鈔擦屁股麽,壹把攥住眼前戶部大使的衣領,丁壽眼中都要噴出火來,壹兩銀子折米四石,這是江南蘇常之地才有的米價,按這個價格折俸也就算了,竟然給老子寶鈔,看老子像冤大頭麽。
  要說大明朝還真是超前發展,發行紙幣時間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由洪武八年開始使用的大明通行寶鈔是除銅錢外官方唯壹認可的交易貨幣,那時候官方公信力使得百姓倒還認可,最大面值為壹貫,壹貫寶鈔合銀壹兩,咱也別說朱八八賞給朱小四那壹百萬貫寶鈔,那麽大面額的寶鈔朱棣也沒地兒換銀子去。
  朱重八或許不懂經濟學,但明初期將寶鈔與納稅捆綁的政策無形中起到了中央調控的作用,壹定程度上抑制通貨膨脹,問題是有壹點,大明朝缺銀缺銅,發行紙幣沒有準備金也就罷了,以後的日子裏錢不夠,紙來湊,發行數量遠遠大於回收,百多年下來大明寶鈔早成了廢紙。
  倒也不能說大明寶鈔百無壹用,民間還有用它給官府交稅的,戶部也用這東西來支付宗室百官的俸祿,史書上常有記載某某宗室年俸折鈔多少,基本意思那部分就是沒了,反正壹個坑壹個,妳要拿這玩意買東西,要麽腦子有病要麽故意去砸場子的。
  面對丁二暴怒,那大使不慌不忙道:“丁大人,卑職做事都是按著朝廷法度,您也是有功名在身的人,莫要有辱斯文。”
  看了看周圍人等側目,丁壽冷哼壹聲松開手,扭頭就走。
  那大使見丁壽沒了身影,嗤笑壹聲扭過身子,向後堂恭敬地道:“大人您看卑職辦得可好?”
  後堂影壁後轉出兩個人來,壹個略年長的正是戶部郎中李夢陽,撚須輕輕點了點頭,另壹個二十余歲的年輕人面帶憂色道:“獻吉兄,這丁壽聖眷正隆,何必在這小事上給他難堪。”
  李夢陽輕哼道:“武人無知,不曉朝廷法度,此等佞幸環繞陛下,堵塞言路,有礙聖聰,偏要讓他曉得這六部還不是他為所欲為之地。”
  話鋒壹轉,李夢陽對年輕人道:“惟中也休提他了,昨日在李閣老府中詩會,閣老還曾誇獎於妳。”
  年輕人喜形於色,“李相也知江西嚴惟中?”
  李夢陽得意道:“某昨日將妳的詩詞呈給閣老,言是乙醜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嚴嵩所作,閣老對妳詩文甚是滿意,稱文意峻潔,有意擢妳為翰林編修。”
  嚴嵩聽聞喜不自禁:“小弟多謝李兄提攜。”
  “妳我兄弟何須客氣,今後朝堂上蕩滌宵小,澄清玉宇還需我等攜手才是。”李夢陽臉帶微笑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